智能化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一道坎,擎天柱暂停生产或影响我国企业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3389字)

2025-07-08 智能化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一道坎,擎天柱暂停生产或影响我国企业

来源:豆包
从汽车的自动驾驶到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迁移,没那么容易。

出品:刃辛机器人

来自“晚点Auto”7月初的消息,特斯拉暂停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生产。

此前,马斯克承诺今年生产5000台擎天柱,如今看来,该目标可能无法达成。

23a0132fc918bf50c189d3f295a4f254.jpg

3月份,特斯拉2025年要生产5000台擎天柱的报道

03b8044d0bc6707d268bc948a5433706.jpg

4月份,特斯拉为生产擎天柱而大规模招聘的新闻

这一暂停举措,对于擎天柱供应链企业影响巨大。特斯拉已于半个月前就开始暂停采购擎天柱的零部件。

很多供应商为了成为擎天柱供应链企业已投入很多。譬如,曾豪赌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拓普集团,已经豪赌特斯拉擎天柱的成功,为了成为擎天柱的供应商,投入巨大。

特斯拉擎天柱的暂停生产,其实早有端倪。譬如特斯拉擎天柱项目负责人米兰·科瓦奇(MilanKovac)于6月6日宣布离职。

在此君领导下,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发展为一款功能齐全的第二代双足机器人,并能在特斯拉工厂中自主工作。若擎天柱机器人发展顺利,他没必要在量产前离职。

真实情况是擎天柱商业化落地不理想。“晚点Auto”援引一位特斯拉人士的话说,目前擎天柱只在特斯拉电池车间搬运电池,搬运效率不到工人的一半,还未从事更为复杂的汽车组装工作。

当前,影响人形机器人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障碍是智能化不理想。用宇树创始人王兴兴的话说,全球都在等待真正的机器人“大脑”的诞生。

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远没有语言大模型发展迅速。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各种动作数据的“投喂”。

之前,从特斯拉擎天柱离任负责人米兰·科瓦奇特,到已经接任负责人阿肖克·埃卢斯瓦米(AshokElluswamy)的工作经历,以及马斯克的言论,“刃辛机器人”可判断特斯拉试图采用自动驾驶技术迁移到人形机器人身上的做法。

在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病态乐观”氛围下,擎天柱项目却突然暂停生产,基本可认定特斯拉的这种做法还存障碍。据报道,擎天柱目前正在“设计调整”,等完成后要重新确定量产计划。

作为业界翘楚的擎天柱,目前设计有调整,量产计划不确定,对我国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01

供应链企业或屡遭“折腾”

特斯拉暂停擎天柱生产的第一步是暂停采购擎天柱的零部件,半月前就已经开始。

截至今年 5 月底,特斯拉2025年已累计采购了足够生产1200台擎天柱的零件。按照计划,2025年的量产目标是5000台。而擎天柱的暂停生产,据悉时长达到2个月。如此一来。特斯拉2025年5000台量产计划将无法完成。

“链主”生产计划的打乱,必然影响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节奏,甚至会导致库存积压。

幸运的是,特斯拉并未明确表示会减少机器人零件订单,这给了供应链企业以希望。但是,不确定依然存在。

特斯拉表示,在两个月暂停的时间内,会“设计调整”擎天柱,而且还会重新确定量产计划。

据外媒,特斯拉“设计调整”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已经生产的1000台“硬件技术缺陷集中暴露”,这包括关节电机过热问题、灵巧手负载能力不足、传动装置寿命过短、续航能力不足等问题。

180b5c5c80c971cb9c9558101854b1a6.png

特斯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涉及到更换零部件,甚至更换供应商的问题。据外媒报道,单就解决灵巧手负载能力不足问题,特斯拉正在同步测试至少三家供应商的不同技术方案,以寻求替代设计。即使有些供应商不会被换掉,也需要额外投入,以配合特斯拉打磨零部件。

此前,为成为特斯拉擎天柱的供应商,很多企业,尤其是我国供应链企业投入巨大,已经跟随特斯拉做了3年机器人硬件开发。一位特斯拉供应商的高管说,他们计划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投入50亿元。

典型如拓普集团,之前就因为“豪赌”特斯拉,吃到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红利。当特斯拉要研发人形机器人时,拓普集团依然敢于“豪赌”,大笔投入,而且也得到了资本的认可。

仅凭借其机器人电驱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得到客户(被认为是特斯拉)认可及好评,哪怕没有正式交付,就获得资本市场的疯狂追捧,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概念龙头股,推动其股价持续起飞。

如今看来,这些供应商企业的先前投入,随着擎天柱的“设计调整”,能否得到回报呢?

《财经》执行主编马克对话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时,傅盛表示,人形机器人硬件无法爆发式改进,只有线性变化。比如轴承,它只能一点点改进。

按照傅盛的观点,特斯拉的擎天柱对于硬件的改进,甚至更换供应链企业,以后还可能出现。未来特斯拉的供应链企业们还可能被继续“折腾”。

所幸,马斯克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还是很乐观的。

2024年特斯拉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曾形容自己病态乐观,声称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的某个日期将公司的市值提升至25万亿美元。

02

自动驾驶技术迁移到人形机器人,

并不容易

擎天柱的智能化不足,或许也是暂停生产的原因。

马斯克一开始对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即智能化,是十分有信心的。他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波士顿动力这些公司已经证明制造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是可能的,但目前缺失的是足够的智力(人工智能“大脑”)来实现通用,而这正是特斯拉非常擅长的。

此前在智能驾驶汽车企业中,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车企造“人”,具先天优势。

对比汽车和机器人供应链,软硬件层面都有重叠的部分。车企的自动驾驶、感知算法、机械设计等造车经验,都能复用到造“人”上。

智能驾驶汽车,其实就是汽车机器人、空间机器人。而车企加紧研发落地的L4级自动驾驶,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前置技术,将推动车企全面升级为人形机器人生产商。

如此看来,将“L4级自动驾驶”技术塞进人形机器人身体里,说不定人形机器人就变得智能起来了。

目前看来,这一技术的迁移,并没有那么简单。6月6日,特斯拉擎天柱项目前负责人米兰·科瓦奇(Milan Kovac)宣布离职。

科瓦奇在X上发布文章说,离开擎天柱是因为“我离家太久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国外的家人在一起。”他称,这是“唯一的原因,与其他任何事情都无关”,他对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支持是“坚不可摧的”。

实际上,科瓦奇辞职,可能是被擎天柱发展中的困难压倒。

科瓦奇2016年进入特斯拉,从事自动驾驶工作。他曾担任Autopilot核心团队工程师,负责Autopilot底层进程管理工作,后历任自动驾驶软件工程经理、高级工程经理以及Autopilot软件工程主管,一直干到2022年,最终升任擎天柱机器人项目负责人。

科瓦奇主管下,擎天柱从概念发展为一款功能齐全的第二代双足机器人,并能在特斯拉工厂中自主工作。

如果自动驾驶技术能快速迁移到人形机器人,那么,2024年擎天柱就不会被媒体爆料是被遥控的了。

据媒体爆料称,2024年10月10日的“We,Robot”发布会上,数台擎天柱机器人跳舞、给人倒酒、与人交谈互动的大部分动作,均由工程师远程遥控。

接任科瓦奇,掌管擎天柱机器人项目的特斯拉人工智能软件部门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AshokElluswamy),被称为特斯拉自动驾驶1号员工。可他上任没多久,就“闹”出了擎天柱暂停生产的大动作。

足见,对擎天柱的智能化,他或无法依靠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迁移到擎天柱身上,从而搞定。

03

智能化是擎天柱的一道坎

特斯拉的擎天柱,尤其是我国部分人形机器人曾被质疑为“遥控玩具”。

为这些人形机器人跳秧歌、跑步、格斗,背后都跟着一个操作员,他们手拿遥控器,随时操控这些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要摆脱遥控器,就得借助“大脑”自主决策,这需要成熟的具身智能大模型。

“具身智能”概念的提出,可以一路追溯到1950年。英国科学家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MachineryandIntelligence)中提出,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体实体,就可以赋予其感知、学习和与环境交互的能力。

目前语言大模型发展较为成熟,无论是ChatGPT这类聊天机器人,还是基于大模型能力的各类AI Agent,都可以做到感知与决策。但是,这类“机器人”与外交互,都局限在数字环境。

具身智能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则需要与真实的物理世界交互,甚至投入到真实的工业场景里,参与生产活动,这就存在局限性。

因此具身智能大模型发展并不成熟,王兴兴就曾坦言,全球都在等待真正的机器人“大脑”的诞生。

大模型的训练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投喂的。ChatGPT、Deepseek等非具身智能大模型,在训练过程“吃”下去的数据可谓不计其数。单就ChatGPT,就已消化了全球互联网2/3的文本语料。

具身智能大模型所需“投喂”的数据,更多的是动作数据。文本语料从互联网中就可以获得,但动作数据却非常难找。

我国专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智元公司采取的是“笨办法”,在2023年9月建立了动作数据采集工厂。在工厂里一比一地模仿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将其采集下来,形成数据,然后“喂”给大模型。

这样采集数据速度慢,很难使得具身智能大模型达到“智能涌现”时刻。

所谓“智能涌现”,就是随着模型参数、训练数据量和计算资源的指数级增长,模型的性能会以可预测的幂律(PowerLaw)方式提升‌,甚至在某些任务中表现出“涌现”的智能能力。

擎天柱要摆脱遥控器控制的质疑,发展具身智能大模型,达到“智能涌现”时刻,如何采集数据呢?

这也是此次暂停擎天柱量产的原因之一——计划通过“合成数据”训练提升软件自主性。

此前特斯拉自动驾驶的训练,依靠的就是模拟道路及周边环境数据,即可“合成数据”进行仿真训练。

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合成数据”更为复杂,数量更多。此前,智元机器人单就一个倒水的动作,就需要“吃”下上万条数据才能学会。

擎天柱的智能化,即训练具身智能大模型,或许成为其发展的一道坎。

跨过去了,擎天柱就真的是能自主决策、自主活动的人形机器人,若跨不过去,迟早会被嘲笑为“遥控玩具”,且很难找到理想的商业落地场景。

特斯拉的擎天柱被智能化等一系列软硬件所制约,甚至不惜暂停生产来进行完善,这已使特拉斯当日的股价下跌5.34%。以此类推,我国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其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更值得质疑。

投资者对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看法,可能因擎天柱的暂停生产,出现或多或少的改变。

87c386bfda252e0c89a3ea8d8e21d72.jpg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
右键可直接复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