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柯 出品:机器人产业应用
7月22日,上纬新材被智元收购后,已接连收获10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超519%,截至当日上午收盘,市值飙升至194.38亿元。这一表现成股市焦点,彰显智元资本号召力及市场对其具身智能生态的认可。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智元庞大投资版图的缩影:通过投并购整合资源、互补技术、拓展市场的思路,正让其覆盖全产业链的投资版图愈发清晰,深耕具身智能领域的路径也随之浮现。
核心要点
• 智元收购上纬新材的三大逻辑
• 智元投资布局全产业链覆盖
• 智元全产业链投资的四大重点企业
01
前言
据企查查资本穿透数据显示,智元机器人投资广泛,直接对外投资达27项,间接持股企业16家。通过这一系列投资动作,智元正持续完善产业生态布局:从核心零部件到应用场景,从技术研发到量产落地,其投资版图已成为具身智能产业链的生动缩影。本文将从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的三大原因切入,解析其重点投资的四家企业,深入探寻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机器人产业应用据公开资料整理,
后台回复“智元投资版图”获取完整版
02
智元收购上纬新材:
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落子
2.1
资本层面:
快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智元成立仅2年多,但传统IPO的3-5年周期难以满足9轮融资后投资方的退出需求。上纬新材的科创板“干净壳”特质(2024年末货币资金3.2亿元、资产负债率35%),为其提供了快速登陆资本市场的捷径。
|上纬新材的股本比例变化(图片来源:今日头条上观新闻)
2.2
产业层面:
材料助力机器人性能突破
智元灵犀X2-N机器人需要"轻、强、韧"的机身材料来实现2小时续航、15kg负重的功能。上纬新材的乙烯基酯树脂(拉伸强度85MPa、密度1.2g/cm³,比钢材轻60%)及可回收复合材料(单机成本降18%)恰好匹配。其预浸料用环氧树脂试装工业机器人后,将直接提升智元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 智元灵犀X2-N机器人
2.3
资源层面:
借道打开B端市场
上纬新材与西门子歌美飒、Vestas等风电巨头合作超10年,在全球23个国家有稳定渠道。这些客户恰好是智元机器人的目标用户。上纬新材在江苏、台湾的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达8万吨,能满足智元未来3年万台级量产的材料需求。这种"供应链+渠道"的双重加持。
03
全产业链深耕:
四家企业锚定关键环节
3.1
上游核心技术与算法层:
锻造机器人智能之“脑”
灵初智能——算法突破的先锋
(1)投资概况
2025年第二季度,智元关联公司联合灵动科技投资灵初智能,具体金额与轮次未公开,资金主要用于具身智能算法研发与场景测试。
(2)战略价值解析
灵初智能在机器人运动规划、动态环境适应算法领域有多项专利,与智元的机器人本体技术形成“算法+硬件”的互补。其研发的动态避障算法已在智元工业机器人上测试成功,能使机器人在人员密集的车间灵活穿梭。通过输出轻量化决策模型,帮助机器人在边缘端实现高效推理,显著提升智能化水平。
| 灵初智能算法产品
| 灵初智能软件产品
| 灵初智能硬件产品
3.2
核心零部件层:
连接机器人的“肌肉与神经”
灵猴机器人——智能部件的“赋能者”
(1)投资概况
灵猴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4月,是博众精工旗下企业,专注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领域核心零部件供应。2025年4月11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入股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此次为股权转让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智元机器人持股0.8%。
| 智元机器人入股灵猴机器人
(2)战略价值解析
灵猴机器人产品涵盖直线电机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自研电机能提升关节扭矩密度,在复杂场景适应性与运动控制精度上优势显著。其研发的TX-S1轮式机器人模组,凭借四转四驱架构配合视觉避障算法,可在动态环境中实现2.5m/s高速避障,适用于仓储物流等场景,能助力智元机器人其在工业场景中更精准地完成物料搬运与设备操作。
|灵猴机器人TX-S1通用机器人底盘
3.3
中游本体制造层:
打造机器人的智能之躯
希尔机器人:工业场景的“双向赋能者”
(1)投资概况
2025年3月智元投资希尔机器人,3月24日卧龙电驱作为新增股东对智元进行战略投资,形成双向投资,具体金额未公开。
(2)战略价值解析
卧龙电驱在电机制造、智能装备领域技术积淀深厚,旗下希尔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上基础扎实;智元则擅长具身智能算法与机器人系统集成。智元可借助希尔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卧龙的电机技术,在电机选型适配、运动控制等方面完善工业场景产品;卧龙则依托智元的具身智能技术,提升智能装备的自主控制精度。双方协同推进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实现“1+1>2”的效应。
| 智元机器人
| 希尔机器人
3.4
下游应用层:
让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生根
软通天擎:场景落地的拓荒者
(1) 投资概况
2024年12月31日,软通动力与智元合资成立软通天擎,其中智元关联公司持股5%。双方2024年7月签战略合作协议,9月软通动力参与智元关键一轮融资最终借合资公司绑定技术与资源,投入具身智能计算平台研发及机器人量产。
(2) 战略价值解析
软通动力的软件开发与行业数字化经验,搭配智元的机器人本体技术,形成“软件系统整合+硬件落地能力”的复合优势。其自研的星云计算平台解决了多模块协同延迟问题,天鹤C1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则提升了场景适配效率。这种“技术输出+场景共建”模式,既扩大了智元的商业化版图,也为其收集多领域数据反哺算法迭代提供了通道。
|软通动力天鹤C1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04
结语
上纬新材10连板的暴涨行情,与其说是智元生态布局的终局胜利,不如说是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概念的集中追捧。智元以资本为线,看似织就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网络,实则难逃协同效率的深层拷问:技术标准如何统一?研发进度如何同步?资源内耗与协同增益又该如何平衡?
这些问题恰恰刺破了具身智能产业的共性困局:作为硬科技领域的典型代表,技术落地本就需跨越漫长周期,从算法迭代到核心部件打磨,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的沉淀与工艺的精进。
智元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能投”,更是“能等”:等技术真正成熟、等协同深度落地、等市场验证价值。这不仅是智元必须面对的考题,更是整个具身智能行业的生存法则:唯有让资本真正服务于技术迭代,让布局切实服从于产业规律,才能跳出“概念炒作—泡沫破裂”的循环,让具身智能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产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