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k 出品:人形机器人发布
这怕是披着人形机器人科技外衣的最恶性商业炒作。
8月8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博士张其峰创办的深圳卡伊瓦机器人公司正在研发全球首个孕育机器人。该机器人配备真正的“人造子宫”,可以像人类一样经历十月怀胎并生出孩子,预计一年内推出样机,定价不超过10万元。张其峰在访谈中直言研发初衷:满足 “不想结婚,又想有老婆” 的群体需求。
这种言论无疑让人大呼震惊,直接登上11日热搜!还有营销号用AI造出人形机器人子宫的视频,在视频平台热传。
机器人生育无疑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很好的企业噱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 - 202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呈下滑态势。2014年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如预期,自2017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后人口出生率已跌破10‰。截至202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仅为6.77‰。
张其峰在节目中表示,该孕育机器人将现有“孕育箱技术”(模拟子宫环境的生物培养装置)嵌入仿生机器人腹部,通过温控系统、营养输送及代谢废物处理替代人体子宫功能,机器人外壳模拟孕妇的腹部隆起、胎动等物理变化。张其峰表示,目前孕育箱技术已经成熟,下一步是将孕育箱技术整合到类似人形机器人的腹部,使其能够受孕并孕育胎儿。
张其峰按理说高智商人才不至于提出如此降智言论,但有消息曝出,该公司可能近期现金流不太乐观,因此,该事件可能是卡伊瓦机器人自导自演的营销,被社会效应不断放大,最终目的就是融资或者销售产品。
2014年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放弃60万元年薪的教职,投身机器人行业创业。2015 年创立卡伊瓦机器人公司 ,以服务于各行业的商用机器人产品定制为主,日前自有机器人款式10余款,定制款式30余款,产品涵盖仿真人美女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迎宾讲解机器人、人形表演机器人、银行机器人及各定制款机器人等。
张其峰曾分享其生意经,称关键在于用小产品撬动大市场,他强调,机器人不一定要非常先进,更重要的是性价比高、实用。为了“把价格打下来”,他曾一天拜访20多家客户,并且花三年时间培育优质供应商,有消息还称其利用国内完善的供应链,造出了几千元一台的刀削面机器人,最高月销售量达4000台。
但也有媒体指出,该公司生产的所谓人形机器人,大多是硅胶娃娃以及套着人形外壳的移动机器人,仅仅具备人形机器人外表,而无关节肢体行动能力。虽然机器人产品年销售千余台,拥有国内标准服务展厅50余处,但大多是简单的机器人产品,并未具备能生孩子的机器人产品。
从技术来看,人形机器人生孩子,技术难点在于生物相容性(如胎盘代谢、神经发育模拟)而非人造子宫本身,而且类似人形机器人外壳对孕育无实质加成,这使得机器人生孩子纯属“营销噱头”,且10个月零故障运行的稳定性未经验证,系统崩溃可能导致胚胎夭折,这注定了人形机器人生孩子短期内很难实现。
如果真的强行去做这一概念,本质上也是孕育箱套上了人形机器人的外衣,这不是为了注意力就是为了钱。当人类生育被简化为“10万元购买胚胎孵化服务”,血缘亲情沦为商品交易,人类社会的伦理根基将彻底崩塌,这种将生命降格为工业制品的逻辑,比任何反乌托邦小说更令人毛骨悚然。
同时,人形机器人真正生孩子,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机器人能否被认定为“法律母亲”?遗传母亲与机器的责任如何划分?机器孕育会否削弱母婴生理互动形成的亲子纽带,进而影响婴儿心理发育?张其峰声称满足“有老婆需求”,实则是将女性价值窄化为“生育机器+性资源”。所谓“机器人老婆”的定位,本质是将婚姻制度中的情感互助、精神共鸣等核心价值彻底抽空,堕落为按需定制的生育奴隶,套上了机器人的外衣。
更大的隐忧在于生命商品化,因为人形机器人生孩子,可能真正会催生“定制婴儿”产业链,并为非法卵子交易提供温床,国家很难放开这类伦理道德的口子。而且有学者警告:若无严格监管,该技术恐将催生 “生育工厂”式的极端场景,对人类造成真正的伦理冲击。
人形机器人确实是当下全社会热点,但是被无限制套壳,无约束引导,迟早遭到市场反噬,建议监管机构对此类反智项目亮出红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