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南 出品:天南AI茶馆
起售价3499美元,昨晚英伟达正式发布他们最新的机器人AI芯片——Jetson AGX Thor。
之前已经预热过好几波,黄老板亲手写下给机器人的贺卡:“好好享受新的大脑”。
而这个时间节点刚好是英伟达财报发布前2天。英伟达大概要通过这次高调发布告诉资本市场:人形机器人新的万亿市场的算力份额也要拿下。
今天我们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这个AI芯片到底有什么用处。
大家只需要关注重点:Thor算力水平相当于上一代旗舰Jetson AGX Orin的7.5倍以上,同时能效比提升了约3.5倍。
(Thor芯片对于Qwen等生成模型的推理速度对比)
这意味着什么?
还记得我们之前聊过VLA模型的识别模块大概一秒只能处理7-8帧的内容。而假如放在这个芯片上,一秒可以处理50帧的内容。
就是大脑的运算速度变快了,真实世界的快速变化可以更好地被机器人的大脑所理解。
这个芯片可以轻松运行世界模型分析和预测下一步即将发生什么,做出预判,实现实时的感知、推理和控制。
举个场景例子,苹果马上从桌边缘滚落到地上:
放在之前,苹果都落地了,机器人的脑子还停留在苹果在桌上。
而现在用了这个最新的芯片,机器人的脑子就能跟上苹果的运动速度,假设手反应足够快的话,就能把苹果接上。
这是给机器人装了一个物理脑子,把超级计算机的大脑放进了机器人的头骨里。
并且在生态上支持了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生成式模型,可以做到无缝迁移,比如DeepSeek,字节跳动、DeepSeek、阿里Qwen、谷歌Gemini等。
(支持主流的模型列表,生态真的很好)
英伟达通过最强算法和全生态已经拿下了宇树、智元、银河通用等等国内绝大多数机器人厂商,是最强机器人大脑的同时,也是一颗「慢性毒药」。
英伟达的「野心」
英伟达还是想要专注于自己的老本行,提供算力。但场景从训练模型,更加延伸到了终端——人形机器人。
首先,我们说个概念,数据需要算法先进行大规模的训练得到模型,这一步是可以在大规模集群上来做的,跟机器人本体没啥关系。
接下来把训练好的模型要部署到机器人本体上,这样才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推理得到机器人的运动参数等。
之前就是卡在机器人的推理上,模型越来越大,推理速度也会变慢。所以需要更强的芯片算力。
英伟达想要的就是这块市场,它从来都不想造本体机器人,但他要的却是最关键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不是非得用英伟达的,但国内没有替代方案。」 某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说。
(各种NVIDIA Jetson AGX Orin组件和开发套件)
现在大家基本都是采用的英伟达Orin芯片,这块主要有三点:
1)和训练模型兼容。刚提到训练模型是在大规模集群上训练的,而这也是英伟达的,比如L40、A100、H800等。
2)算力高。机器人要跑VLA模型,这里面涉及到了太多的算力,比如多传感器的融合、运动控制输出等等。 现在Orin能提供大约275 TOPS的算力。(而最新的芯片提供2070 TOPS)
3)开发生态也是人家英伟达的。从训练、加速、量化仿真系统全是他们家的。 从开发、训练到部署,一条龙服务。
国内厂商选择英伟达,也是情理之中了。
而英伟达正是依靠着自己的基本盘,准备在人形机器人的万亿市场抓紧抢占高地。
从机器人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必须依赖英伟达的大脑芯片,更不用说等机器人能进家门打工的时候了。
机器人厂商强绑定了英伟达
虽然昨晚才具体发布礼物是Thor芯片,但其实我们已经在WRC上看到了。
自然是我们的文章的老朋友——银河通用。
银河通用机器人
Galbot还是首台体内部署最新Thor芯片的机器人,当时完成工业场景“智能搬箱”实景演示。
工作人员随意踹走、挪动的料箱,Galbot都可以很快的定位并且找到这个料箱。
他们CTO北大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还说:“我们率先在国内将NVIDIA Jetson Thor芯片部署于人形机器人中,也是全球最早收到该芯片的公司之一,配备该芯片的机器人速度显著提升,被评为‘最快的人形机器人’”。
银河通用是第一波尝鲜新芯片的。
还有国内大把的厂商和英伟达有着强绑定关系,主要是因为开发生态。
英伟达在WRC上的合作伙伴
简单搜了下,绝大多数的公司都用了英伟达全套生态:仿真软件 + 芯片 + 训练平台。
比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天工 2.0、加速进化 Booster T1、优必选 Walker S2、宇树科技 R1、智元机器人 G2、傅利叶GR-3、银河通用。
7000家机器人公司都用了英伟达的Orin芯片
基本上变成了英伟达全家桶的状态,国内是这样,国外其实也是一样的情况。
美国初创公司Diligent Robotics开发的Moxi机器人是一款类人形的医院配送机器人,它能够在医院走廊中导航,送东西到指定科室。
说是已经在全美近100家医院部署,累计为医护人员节省了超过50万小时的工作时间。
Moxi机器人内部采用了英伟达Jetson嵌入式计算平台,结合AI视觉和导航算法,使其能够识别医院环境、避让行人,并与电梯等基础设施交互。
全球的机器人市场的大脑,至少被英伟达占据了有80%的市场份额。
写在后面
如果英伟达是国内企业,那皆大欢喜,也不用现在悬着颗心往前闯。从芯片算力到全栈生态,能一路顺着产业链打通,不用怕哪天断供就卡了脖子,那可真是踏实。
可偏偏它是美国企业,现在 80% 的市场份额握在手里,国内外厂商都围着它的 “全家桶” 转,真要是断供,不光芯片没得用,连之前搭好的开发体系都得停摆,产业好不容易跑起来的节奏又要受重挫。
英伟达用Top的算力以及完整的生态,吸引着机器人厂商。 但这些厂商又何尝不知耦合的越严重,后面分开的时候就越难受。
所以啊,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技术便利,本土企业得卯足劲啃硬骨头,不管是芯片算力突破,还是开发生态搭建,都得走出自主的路,这事得看沸腾厂还有一些芯片初创公司了。
只有把“大脑” 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人形机器人产业才能真正稳稳当当,一步步走进更多场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