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雄记:宇树开源,智元空翻,攻“心”之战意味着什么?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3107字)

2025-10-09 双雄记:宇树开源,智元空翻,攻“心”之战意味着什么?

来源:智元机器人
一个空翻引发的“战争”。

作者:余柯    出品:机器人产业应用

一个空翻引发的“战争”——

2025年9月,智元机器人“灵犀X2”的一个“韦伯斯特空翻”,在科技圈引爆了一场风暴 。这一跃,精准地踏入了竞争对手宇树科技的腹地。此前,机器人极限动态能力的王者无疑是宇树,从H1的后空翻到不断刷新的奔跑速度纪录,宇树用“铁骨”定义了高性能机器人的身体极限 。智元的空翻则是一次“叙事突袭”,宣告其不仅有聪慧的“AI魂”,如今也炼就了强悍的体魄。这场对决的核心问题浮出水面:为一个强大的身体注入灵魂,和为一个聪慧的灵魂锻造躯体,哪条路更能通往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核心要点

•‌智元空翻踢馆宇树,身心谁主未来?

  •‌开源造生态,封闭炼大脑,双路线共逼行业跃

  •‌胜负未定,人类已借造物看清自身舞步

01

泰坦的解剖:硬件哲学的对决

拆解两家公司的机器人,你会发现,他们的核心哲学,早已被铸刻在每一颗螺丝、每一组电机之中。

1.1 宇树的哲学:极致垂直整合与规模化力量

宇树的道路,始于其在四足机器人时代就奠定的核心战略:通过极致的垂直整合,以惊人的性价比,将高性能硬件推向市场 。

核心动力:宇树的底气来自于其强大的自研能力。其核心部件自研率超过90%,包括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乃至电池 。以其H1机器人为例,其搭载的自研M107关节电机,峰值扭矩密度极高,膝关节峰值扭矩可达惊人的360N·m 。正是这种对原始动力的极致追求,才赋予了H1破纪录的奔跑能力和完成空翻的爆发力。

为制造而生:宇树的设计理念始终将成本控制和大规模量产放在首位 。通过掌控核心供应链,他们成功地将人形机器人G1的价格打到了史无前例的9.9万元人民币。这不仅是一个价格标签,更是一种战略宣言。

躯体即平台:在宇树的哲学里,一个强大、可靠且价格亲民的物理形态,是构建一切智能的基础。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为世界提供一个足够优秀的“身体”平台,让智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生根发芽——无论这智能是来自宇树自己,还是来自全球的开发者。

1.2 智元的哲学:为AI灵魂定制的精密容器

智元的硬件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成为其先进AI的完美物理延伸。其重点在于精度、反馈和灵巧性,而非单纯追求极限动力。

核心关节:智元自研的PowerFlow关节同样不容小觑,其采用准直驱方案,峰值扭矩超过350N·m 。但其关键区别在于,PowerFlow集成了液冷循环散热系统 。这意味着它能长时间保持峰值性能输出,这对于完成短时爆发的空翻固然重要,但对于在工厂中连续数小时执行任务则更为关键。

灵巧之手:智元对“手”的执念,体现了其对未来的判断。其发布的SkillHand灵巧手,拥有多达12个主动自由度,并集成了基于视觉的指尖传感器 。这双手不是附件,而是核心。它的目标是完成穿针引线、组装精密电子元件等人类级别的精细操作 。

躯体即接口:在智元的哲学里,身体是AI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接口。每一个部件的设计,都是为了给中央AI大脑提供丰富的感官数据,并精准执行其发出的复杂指令。例如,其远征A1机器人独特的反向膝关节设计,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运动范围和灵活性,而非刻意模仿人类形态 。

硬件设计的差异,也揭示了两者在数据收集战略上的根本不同。一个机器人的硬件决定了它能从世界中获取什么类型的数据。宇树强大的腿部、高速移动能力和基础的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配置 ,最适合收集关于运动、导航和动态平衡的数据——这是训练“小脑”(运动控制)的数据。

而智元拥有液冷关节和高精度灵巧手,则更适合收集长时间、复杂的操作任务数据——这是训练“大脑”(任务规划与执行)的数据。可以说,宇树在打造一个学习如何“移动”的身体,而智元在打造一个学习如何“工作”的身体。

02

机器之心:AI灵魂的两种铸造路径

如果说硬件是躯体,那么软件和AI就是灵魂。在这场攻心之战中,双方再次选择了截然相反的路径。

2.1 宇树的开源攻势:众包一个全球大脑

面对智元在AI领域的先天优势,宇树选择了一条大胆的道路:全面拥抱开源,这是他们攻入软件腹地的主要战术。

开源生态系统:宇树在GitHub上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开源帝国 。这包括用于底层控制的 unitree_sdk2 ;对机器人行业标准开发环境ROS/ROS2的深度支持 ;以及适配Isaac Sim、Mujoco等主流仿真器的工具包 ,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者的入门门槛。

授人以渔:更进一步,宇树甚至开源了模仿学习框架unitree_IL_lerobot和遥操作工具 。他们不仅提供平台,还直接提供构建智能的工具,鼓励全球开发者为他们的机器人开发“灵魂”。

平台战略:宇树的目标,并非是在内部打造出世界上最强的AI,而是要成为全球AI开发者首选的硬件平台。他们想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安卓”或“英伟达”,通过庞大的开发者生态和“数据飞轮” ,让万千智慧在自己的平台上绽放。

2.2 智元的AI原生优势:中央集权的大脑

智元的策略是另一个极端:一个由内而外、AI优先的垂直整合体系。他们的“灵魂”由内部顶尖团队精心锻造。

全栈AI技术:智元的核心是其自研的机器人大模型“WorkGPT”,它旨在实现从理解人类语言到自主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的跨越,其背后是“思维链”等先进的AI推理技术 。为了确保AI模型与定制硬件的无缝协作,他们还自研了机器人中间件AgiROS。

数据护城河:深知数据是AI的血液,智元正在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形机器人操作数据集“AgiBot World” 。这是他们训练和迭代自家大模型的独家秘方,也是其核心竞争壁垒。

苹果式路径:智元坚信,只有将硬件、中间件和AI模型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才能最终打造出最强大、最流畅的用户体验。这正是科技界的“苹果模式”。而他们近期展示的“韦伯斯特空翻”,也证明了他们正在投入巨大资源,补强基于模型的运动控制能力,从AI的云端,反攻宇树盘踞的物理动态高地。

这场“开源”与“封闭”的对决,实际上是关于未来机器人行业价值链归属的代理人战争。宇树的开放战略旨在将硬件平台化,如果成功,其价值将体现在生态系统的规模效应上,宇树通过售卖“躯体”这个“铁锹”来盈利。而智元的封闭战略则试图掌控从硬件到AI的全部价值,他们认为真正的“护城河”在于软硬件一体化带来的极致智能体验。这场赌局的最终结果,将定义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

03

百万机器人之路:商业化路径的殊途同归

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两家公司的商业化路径也和他们的技术哲学一样,大相径庭。

3.1 宇树的闪电战:从底层市场向上渗透

宇树的策略是利用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实现先进机器人的“民主化”,从市场的底部发起攻击,逐步向上扩张。

产品阶梯:从早期的平价四足机器人开始,宇树就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用户和开发者社群 。如今,他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刻了这一打法:售价9.9万元的G1是面向大众市场和开发者的“敲门砖” ,而售价65万元的H1则满足高端科研市场的需求 。

| 宇树G1机器人

市场焦点:他们当前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大学、研究机构和开发者 。通过提供廉价、开放的平台,宇树激发整个生态去探索和发现可行的商业应用。这是一种“让一千朵花同时绽放”的策略,用规模换取可能性。

3.2 智元的“沿途下蛋”:抢占高价值商业滩头

智元的策略被其内部称为“沿途下蛋”。即首先瞄准特定的、高价值的B端商业和工业场景,以获取早期收入和宝贵的真实世界运营数据。

场景落地:他们正积极地将机器人部署到汽车制造(与奇瑞合作)、物流分拣、商业服务(在中国移动展厅担任讲解员)等场景中 。

数据为王:每一个商业部署,都是一个“数据农场”。机器人在工厂里数千小时的工作,为WorkGPT模型的迭代提供了无价的数据,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泛化到更多任务中 。这个真实场景的反馈闭环,是他们的核心优势。

长期布局:来自B端业务的收入,为他们更宏大的目标——进入家庭服务等消费级市场——提供了资金和技术储备。他们只有在技术得到充分验证、成本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得到降低后,才会大规模进军C端市场 。

这两种商业策略背后,也体现了对风险和资本的不同理解。宇树的低价高量模式,更像是典型的风险投资驱动的“闪电扩张”,追求的是先抢占市场份额,后实现盈利,赌的是赢家通吃的未来。而智元聚焦于高价值企业订单,走的是一条更稳健的工业发展路径,通过建立可行的B2B业务来降低风险,并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两种策略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

04

终章:创造者与造物的共进化

宇树与智元的这场“入侵”——一个攻入对方的动态能力腹地,一个拥抱开源AI——并非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一种必然的融合。一个真正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需要铁骨,也需要AI魂。它们在激烈的对抗中,正相互逼迫对方去解决那个完整的问题,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飞跃。

这场关于“身”与“心”的对决,最终的遗产或许不是哪家公司胜出,而是在我们以自身为蓝本创造机器的过程中,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我们自己——那具精妙的物理形态与那个难以捉摸的意识之间,永恒而优美的舞蹈。

9a3102091ea9d5818a4ec82f5a63886.jpg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
右键可直接复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