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美的家电巨头鏖战具身,家电企业布局具身大盘点!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以上(4376字)

2025-07-02 海尔、美的家电巨头鏖战具身,家电企业布局具身大盘点!

来源:机器人产业应用
本文将深度解析 10 家头部家电企业的布局策略,为行业提供参考。

作者:张艺凡   出品:机器人产业应用

2025 年,具身智能迎来商业化关键节点。据行业报告显示,至 2031 年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家电行业作为家庭场景的核心入口,正加速与具身智能技术融合。数十家家电企业凭借场景理解、用户数据及供应链优势抢先入局,通过技术研发、生态合作等方式构建家庭服务机器人新生态。本文将深度解析 10 家头部家电企业的布局策略,为行业提供参考。

家电企业抢滩具身智能

家庭场景成核心战场

近期,家电企业在具身智能领域动作频频:

海尔发布新一代家庭服务机器人;

美的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于 2025 年 5 月正式进入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用于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场景,且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进入线下门店,用于商业导览、制作咖啡等场景;

格力工业机器人产线完成智能升级。

不同于工业场景,家庭环境的复杂性对机器人的环境感知、柔性操作提出更高要求,而家电企业凭借多年家庭场景运营经验,成为具身智能落地的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海尔、美的、格力、小米、TCL、长虹、创维、科沃斯、石头科技、老板电器等企业已通过不同形式布局具身智能,业务涵盖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厨房协作等场景。家电企业的入局,正推动具身智能从工业场景向消费级市场延伸。

家电行业布局具身智能具备独特优势:

首先,家庭场景积累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为机器人感知算法优化提供支撑,如扫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可复用至通用服务机器人;

其次,家电供应链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电机、传感器)存在技术重叠,美的、格力等企业的电机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机器人关节驱动;

再次,家电企业对家庭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有助于开发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如厨房清洁机器人、老年人陪伴机器人等。

家电企业布局具身智能的方式一:

技术研发与生态协同类

2.1

海尔:

从产品研发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

海尔早在 2018 年就成立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聚焦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2023 年,海尔发布首款家庭服务机器人 “小管家”,具备扫地、擦窗、物品整理等多功能,搭载自主研发的 HomeAI 操作系统,可与海尔智家生态内的冰箱、空调等设备联动。

2024 年,海尔进一步加码具身智能:投资 5000 万元成立青岛海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开发柔性机械臂技术;与达闼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计划 2025 年实现量产;在上海设立具身智能研究院,招聘机器人控制算法、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专家,团队规模已超 200 人。

目前,海尔家庭服务机器人已进入青岛、上海等地的智慧社区试点,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安防等服务。据海尔智家透露,未来将把机器人产品纳入 “三翼鸟” 智慧家庭场景方案,实现从家电到家庭服务的全场景覆盖。

在 2025 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上,海尔联合星动纪元共同打造的家庭服务机器人 “小星” 亮相,其手掌拥有多达 12 个自由度,无论是轻盈的遥控器,还是装满水的杯子,它都可以轻松地拿起,还能协助老人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康复训练。

| 家庭服务机器人 “小星”

2.2

美的:

供应链协同与场景化应用双轮驱动

美的凭借在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积累,近年来加速向具身智能领域拓展。2022 年,美的中央研究院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重点攻关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技术,其研发的伺服电机已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驱动。

2024 年,美的在具身智能领域动作频繁:战略投资优必选,持股比例达 5%,双方联合开发厨房协作机器人 “小美助手”,可完成洗菜、切菜、装盘等流程;与普渡科技合作,将餐厅配送机器人技术应用于美的物流仓储场景;在佛山美的工业园部署 100 台自主研发的 AGV 机器人,实现零部件配送自动化。

| 美的人形机器人

值得关注的是,美的将具身智能技术与智能家居生态深度融合。其开发的 “机器人管家” 系统可联动美的智能家电,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调节室内环境,如机器人检测到用户回家,会联动开启空调、灯光,并启动厨房设备准备晚餐。2025 年,美的还在推进家电机器人化战略,探索扫地机、洗地机和机械臂形态的融合创新,将机器人和 AI 技术落地运用到空调、洗地机、烤箱等产品中。

| 美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惟”

2.3

小米:

生态链投资与场景化产品快速落地

小米凭借生态链优势,在具身智能领域采取“投资 + 自研” 双轨制。2021 年起,小米系基金先后投资了 Segway Robotics、优必选、达闼机器人等企业,覆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AI 算法等产业链环节。其中,与 Segway Robotics 的合作聚焦家庭陪伴与儿童教育场景,联合开发的机器人集成 AI 语音助手,支持情感交互与内容推送,可通过语音互动为儿童提供故事讲解、知识问答等服务,同时能根据用户情绪调整交互模式,强化家庭场景的情感连接。

2023 年,小米正式成立机器人事业部,2024 年发布首款仿生四足机器人 “铁蛋 2”(CyberDog 2),聚焦家庭陪伴场景。“铁蛋 2” 搭载小米自研的澎湃 AI 芯片,算力达 200TOPS,支持多模态交互与自主学习,可与小米生态链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设备联动。其整机重量 8.9kg,高度 36.7cm,相比前代重量减轻 40%,尺寸减小 16%,外观形态更贴近真实犬类;四肢搭载 12 个CyberGear微电机,拥有 12 个自由度,可完成前跳、后跳、后空翻、太空步等动作,运动速度达 1.6m/s。

f1260d8f4d7466f75bcc660896545bcf.png

小米的具身智能布局呈现“场景化快速落地”特点:在小米之家门店部署服务机器人,提供产品介绍、导览服务;与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合作,开发厨房辅助机器人,可配合智能冰箱推荐菜谱并完成简单烹饪;计划 2025 年将机器人产品纳入小米智能家居平台,实现 “手机 + 家电 + 机器人” 的全场景联动。

2.4

TCL:

显示技术赋能,打造家庭服务新入口

TCL 依托在显示、传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将具身智能布局重点放在人机交互与环境感知方面。2024 年,TCL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联合香港中文大学研发视觉感知算法,其开发的 3D 视觉传感器已应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可精准识别物体形状、材质。

在产品落地方面,TCL 推出 “家庭服务机器人 + 智能电视” 联动方案: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用户状态,智能电视自动推荐适合的内容,如检测到老人独自在家,会播放戏曲节目并调节音量;与 TCL 智能门锁联动,机器人可在用户离家后自动启动安防模式,进行全屋巡逻。

3a4ff174645d300a65781b26f92780b1.png

此外,TCL 通过投资机器人视觉方案商奥比中光,强化感知技术储备。据 TCL 智能家居事业群透露,未来将把具身智能技术融入 TCL 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打造 “可移动的智能交互中心”。

2.5

科沃斯:

从扫地机器人到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升级

作为扫地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科沃斯正从单一功能机器人向通用型家庭服务机器人升级。2024 年,科沃斯发布新一代家庭服务机器人 X2,在扫地拖地功能基础上,新增物品整理、儿童陪伴等功能,搭载自主研发的 AIVI 3.0 视觉导航系统,可精准识别沙发、茶几等家具并规划路径。

为拓展应用场景,科沃斯与普渡科技合作,将餐厅配送技术应用于家庭物品递送;投资机器人 AI 公司深兰科技,强化语义理解与决策能力。据科沃斯透露,未来将推出 “家庭机器人管家” 系统,整合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实现家庭清洁、服务的一体化管理。

d9522d0f5dc5f559d1124b8bcf723b1e.png

2.6

石头科技:

技术驱动,拓展机器人应用边界

石头科技在扫地机器人领域积累的 SLAM 导航、电机控制等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更广泛的具身智能场景。2024 年,石头科技成立具身智能事业部,重点开发通用型服务机器人底盘,其研发的全向移动底盘已适配多种家庭服务场景。

在技术合作方面,石头科技与商汤科技合作,将 AI 视觉算法应用于机器人物体识别;与同济大学合作研发人机协作安全技术,确保机器人在家庭环境中的使用安全。此外,石头科技或将推出商用服务机器人,将家庭场景的技术积累拓展至酒店、办公楼等领域。

家电企业布局具身智能的方式二:

场景化定制与延伸类

3.1

长虹:

聚焦适老化场景,开发专用服务机器人

长虹结合自身在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的技术优势,将具身智能布局重点放在适老化服务领域。为提升机器人的适老化体验,长虹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开发健康监测算法,机器人可通过摄像头分析用户面色、步态,判断健康状况。

在技术研发方面,长虹设立具身智能专项基金,每年投入 5000 万元用于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技术研发,并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老年人行为识别技术。

2fe61a3c59d0af6c9f989e4ff1006dd9.png

3.2

创维:显示与交互技术融合

打造家庭娱乐机器人

创维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局,融合自身显示技术优势,探索智能交互新形态。

在硬件层面,创维数字旗下创维 XR 发布的全场景 AI 智能眼镜,展现出向具身智能交互拓展的潜力。这款眼镜仅重 34.7 克,采用超集成化架构设计,融合先进传感器技术,实现高精度防抖、远场降噪及定向音频的低功耗实时处理。通过语音指令,用户就能操作其 1200 万像素高清摄像头进行拍摄,还能利用多模态 AI 大模型实现物体识别、实时翻译等功能 ,这种自然语言交互方式与具身智能中智能体通过感知环境并做出响应的模式相契合,虽无物理移动躯体,但以轻便形态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智能交互服务,打破传统设备固定交互的限制。

在家庭娱乐场景拓展方面,创维与美国 NEX 联合研发的 “快乐魔方” AI 体感游戏盒子,内置高分辨率广角摄像头与 NPU 边缘计算芯片,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毫米级动作捕捉。用户在游戏时,无需手柄,仅凭挥手、跳跃等肢体动作就能操控游戏 。这一产品构建起人体动作与虚拟游戏场景的交互桥梁,类似具身智能中智能体基于自身动作改变环境反馈,让家庭娱乐从传统屏幕观看,转变为身体与虚拟场景深度互动,用户的身体成为交互的 “具身” 载体,客厅则变为具身智能娱乐的实践空间。

3.3

老板电器:

聚焦厨房场景,开发专业服务机器人

老板电器依托在厨房电器领域的技术沉淀,积极探索具身智能与厨房场景的融合。2024 年推出的 “食神” 烹饪垂直大模型,整合海量数据与DeepSeek技术,能联动智能油烟机、灶具,依据不同菜品自动调节烹饪参数,实现 “智能指令 + 厨电调节” 的一体化操作,与具身智能的决策执行逻辑相呼应。

17d58a3d2a94ee18d403d473094a3ace.png

硬件层面,AI 全自动烹饪一体机可自动监测食物熟度、调整烹饪进程,AI 养生烹饪一体机也能通过湿度探针智能控制烹饪,展现出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反馈能力。此外,老板电器成立创新公司布局 AI 研发,未来计划从食材预处理、餐具收纳等环节切入,研发融合机器视觉与机械臂技术的智能设备,朝着厨房服务全流程智能化持续迈进 。

家电企业布局具身智能的方式三:

供应链整合与技术复用类

4.1

格力:

工业场景筑基,向消费级市场延伸

格力深耕工业机器人十余年,产品覆盖搬运、焊接等场景,2024 年依托电机、压缩机等核心部件优势降低机器人成本(电机成本较行业低 30%),并探索家庭服务场景应用。

2025 年制冷展发布的 GMV9 智岳多联空调机组,作为业内首款以能效为控制目标的 AI 多联机,通过实时能效 AI 控制策略实现 25% 节能率,体现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

此外,格力将 DeepSeek R1 大模型应用于语音空调,实现从传统语音助手到 AI 交互的升级,并致力于打造智能家居垂类大模型。

05

结语:家电企业入局具身智能,家庭场景迎来智能化变革

以上 10 家家电企业的布局仅是行业的缩影,随着具身智能技术的成熟,家电行业正迎来从 “硬件设备” 到 “智能服务” 的转型。我们观察到以下趋势:

1. 家庭场景成为具身智能商业化的核心战场

虽然工业场景仍是具身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但家电企业凭借对家庭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正加速推动具身智能在消费级市场的落地。未来,家庭服务机器人将与智能家居设备深度融合,形成 “可感知、可交互、可服务” 的智慧家庭生态,市场规模有望在 2028 年突破千亿元。

2. 技术整合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关键

具身智能涉及机器人学、人工智能、传感器等多学科技术,家电企业需要整合内部研发资源,并与外部科技公司、科研院所合作,才能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运行。例如美的与优必选的联合研发,是技术整合的典型案例。

3. 供应链协同推动成本下降

家电企业与机器人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正推动具身智能产品成本下降。例如,美的利用电机技术优势降低机器人驱动成本,格力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未来,随着供应链整合的深入,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价格有望逐步降至普通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

2024 年,具身智能在家庭场景的商业化已进入倒计时,2025 年有望成为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爆发元年。家电企业凭借场景、数据、供应链等优势,正成为这场智能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87c386bfda252e0c89a3ea8d8e21d72.jpg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
右键可直接复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