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机器人新材料
在人形机器人逐步从实验室迈向真实家庭与工业应用的过程中,材料选择成为影响性能、安全性与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素。OpenAI参投的挪威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发布了新款家用机器人Neo Gamma,显著变化之一,是外壳采用了编织尼龙材质。相比此前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结构件的金属、碳纤维与PEEK等材料,尼龙具备更优的加工柔韧性与表面友好性。
聚酰胺类材料中的PA6与PA66,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兼具轻量化、耐磨损、韧性好、耐化学性强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医疗器械等高要求行业。Neo Gamma所采用的编织尼龙外壳,将材料的结构强度与用户接触友好性结合,不仅提升机器人外观与质感,也有效降低对儿童、宠物等易受伤人群的潜在风险。这类应用场景对材料的柔韧性和强度平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改性尼龙材料提供了新的创新方向。
市场体量可观PA66有望迎来新一轮需求扩容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25年全球PA66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20亿美元。其中汽车零部件与电子元件是主要应用场景,占比超过70%。若机器人领域逐步引入PA66或其他尼龙材料,将为其带来增量空间,特别是在轻量化、耐磨、防撞等需求密集的结构件与外壳领域。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加快推进,预计未来尼龙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潜力将快速放大:机器人外壳与覆盖件:强调安全、减重与触感关节部位的高负荷塑料部件:要求材料具备高刚性、低摩擦系数线缆保护、传动系统辅助零件:如软管、轴套、卡扣件等,考验耐候性与结构强度内部连接器与绝缘结构件:利用其电绝缘性与尺寸稳定性。PA6、PA66、以及更高端的PA12、PA46、PA10T等特种尼龙材料,有望根据不同性能需求在机器人产业链中得到差异化分工。
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当前国内尼龙产业链已较为完整,但高端尼龙仍依赖进口。若机器人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将加速产业链从中低端向高性能改性材料跃升,形成“以量促技、以技提质”的正向循环。
中仑新材表示,PA6具备良好的力学与化学稳定性能,公司将关注并跟进在机器人零部件中的应用落地。道恩股份、沃特股份等也表示高分子材料产品已进入或正在测试机器人行业应用,包含用于手臂、骨架、电控系统的改性尼龙、LCP、PPS等方案。沃特股份PEEK和改性尼龙材料正应用于包括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在内的下游客户测试环节,显示企业对此赛道的重视程度。
尽管尼龙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从材料企业的反馈来看,已经有多家公司围绕“机器人定制化材料开发”展开研发。面向灵巧手的高强度尼龙骨架、具备良好形变能力的柔性外壳尼龙包覆材料、低摩擦的关节轴套等方向均值得关注。材料企业若能与机器人整机厂展开深入的前端协同,围绕结构设计、材料改性与加工工艺进行闭环研发,将更容易在未来规模化放量中占据技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