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动力最新突破:Atlas电驱升级与Stretch物流革命
统计 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2011字)

1天前 波士顿动力最新突破:Atlas电驱升级与Stretch物流革命

来源:波士顿动力
机器人正变得更智能、更实用。

作者:leaper 001    出品:之诺咨询

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近几年在机器人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方面都有不少进展,尤其是在人形机器人Atlas和物流机器人Stretch上。简单来说,它们正变得更智能、更实用。

Atlas | Boston Dynamics

Atlas 由液压驱动转为电驱,搭载大型行为模型(LBM),具备3D空间感知和实时物体追踪能力 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与丰田研究院联合研究自然语言理解、自主任务规划与异常处理、手眼协调校准Stretch 每小时最多处理700个包裹,适应极端温度环境 获DHL追加1000台订单 专注于物流自动化,展现商业化成熟度。

 “大型行为模型(LBM)” Atlas搭载的LBM,是一个参数高达4.5亿的扩散Transformer模型。它能让Atlas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自主规划任务步骤,并在遇到突发情况(比如零件意外掉落、箱子被关上)时,能自主调整策略完成任务。

 “手眼协调”技术细节 为了实现精确操作,Atlas融合了2D与3D感知技术、物体位姿追踪以及基于物理特性的精准校准方案。其物体位姿跟踪系统SuperTracker融合了多源信息,包括机器人运动学数据、视觉数据,必要时还包含力反馈数据。

波士顿动力不仅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在商业落地和合作方面也有诸多进展:

· 与现代汽车集团深化合作:现代汽车集团(已收购波士顿动力80%股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大规模采购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并已在自家工厂部署Spot机器人进行巡检和预测性维护。

· 与DHL的物流自动化合作:DHL追加了1000台Stretch机器人的订单,并希望合作拓展至联合研发、测试与运营等领域。

· 未来研究方向:波士顿动力团队正专注于为Atlas构建统一的基础模型,推动感知与动作从分离过程向融合过程转变,实现从空间人工智能到“运动智能”的范式升级。

1

回顾两大核心升级点

核心升级一:Atlas——从液压炫技到电驱实用,智能的“代际飞跃”

过去的Atlas(液压驱动)更像一个“体操运动员”,其演示主要为了展示极致的运动控制能力。而全新的全电驱Atlas是一个“车间工人”,其升级的核心是成为一个真正能干活的、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平台。

硬件革命:液压 → 全电驱为何重要? 液压系统虽然能提供巨大力量,但存在噪音大、易泄漏、维护成本高、能效低等致命缺点,几乎无法在商业场景中大规模应用。

电驱的优势:

· 更安静、更清洁:可以无缝融入人类工作环境(如办公室、工厂车间)。

· 更高能效:续航和工作持续性更好。· 更精巧:新的结构设计(如仿人形的关节和四肢)赋予了它更丰富的运动能力,包括大幅度的扭转、甚至从地上自主爬起,这是旧版Atlas做不到的。这种“柔韧性”是完成复杂任务的基础。

· 成本与可靠性:为未来的成本下降和规模化生产奠定了硬件基础。2. 智能核心:大型行为模型(LBM)——赋予“大脑”这是本次升级的灵魂。LBM让Atlas从“按精确编程动作”变成了“按自然语言理解任务并自主决策”。

· 它是什么?一个参数高达4.5亿的扩散Transformer(Diffusion Transformer)模型。它通过分析海量的机器人运动数据(包括人类演示)进行训练,学习那些“如何完成某项任务”的通用概念和技能。

· 它能做什么?· 自然语言理解与任务分解:你只需要告诉它“请把这里的工具和零件收拾一下”(高级指令),它自己能将这个指令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步骤(寻找工具、识别零件、规划抓取顺序和路径、执行抓取、放置到指定位置)。

· 异常处理与自主恢复:这是智能的关键体现。在演示中,当Atlas抓取的零件意外掉落时,它能自主识别这一异常,暂停当前动作,重新规划流程——先捡起掉落的零件,再继续执行放置任务。整个过程无需人类重新编程或远程干预。

· 3D感知与实时适配:它能实时构建周围环境的3D地图,并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在演示中,当人类不断移动它要操作的门时,它能持续调整自己的抓取点,确保任务成功。

总结来说,Atlas的升级是“身体”和“大脑”的双重进化,目标直指真正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复杂、非结构化的工业环境中代替人类完成多样化的任务。

核心升级二:Stretch——从单一功能到规模化、鲁棒性极强的“专业选手”

如果说Atlas代表未来,那么Stretch就代表现在。它的升级核心不是颠覆性创新,而是针对物流自动化这一垂直领域的深度优化和可靠性提升,以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

1. 性能与可靠性:效率的极致追求

· 惊人效率:最新版本的Stretch声称每小时可处理700个包裹。这个数字在物流行业极具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投资回报率(ROI),是获得大额订单的关键。· 环境适应性:新Stretch被设计为能在极端温度环境(如冷冻仓库)中可靠工作。这极大地扩展了其应用场景,解决了物流行业的一大痛点。

· “即插即用”:波士顿动力强调其部署速度快(据说几天内即可投入使用),且无需对客户现有的仓库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这降低了客户的导入门槛和成本。

2. 商业落地:从“卖产品”到“建生态”· 标志性订单:全球物流巨头DHL不仅最初采购了Stretch,近期更是宣布追加1500台的订单。这种重复性、大规模采购是产品成熟度和商业价值的最有力证明。

· 合作模式深化:与DHL的合作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进入了共同研发和测试阶段。波士顿动力根据DHL这类头部客户的一线反馈,持续迭代Stretch的软件和功能,使其更贴合实际业务需求。这种“与行业龙头共同成长”的策略,为其构筑了强大的商业护城河。

总结来说,Stretch的升级是“商业化”的极致体现。它不追求最酷炫的技术,而是追求在特定领域内极高的效率、无比的可靠性和规模化部署的能力,从而迅速占领市场,为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2

总体评价

这两个核心升级点清晰地勾勒出波士顿动力“双线并行”的战略:研究线(Atlas):探索机器人技术的未来边界,研发下一代通用平台,保持技术领先性。商业线(Stretch & Spot):聚焦于当前最能产生收入的垂直领域,做深做透,用成熟的解决方案赢得市场,反哺研发。这种战略使其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是目前机器人公司中非常清晰和健康的发展模式。

9a3102091ea9d5818a4ec82f5a63886.jpg

推荐阅读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display_name}}
{{item.author_user_occu}}
{{item.author_user_sign}}
×
右键可直接复制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