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卓洋 出品:机器人产业应用
当前餐饮行业正面临人力成本持续攀升与标准化需求的双重挑战。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度的迫切要求,更凸显出传统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困境。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明确要求后厨人员纳入医保,进一步增加了用工成本,使得行业对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愈发迫切。
炒菜机器人为这一困境提供了技术路径。其具备从取菜、炒制到清洁的全流程自动化能力,不仅能有效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更能通过标准化操作保障菜品质量的稳定性。在预制菜国家标准加速审定、明示规范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炒菜机器人有望成为餐厅实现无人化运营、优化成本结构的关键工具,推动行业向高效、透明与标准化迈进。
核心要点
•行业痛点及技术革新
•代表企业及场景应用
•商业模式解析
2025年8月22日,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在平谷举办,30支队伍围绕“酸辣土豆丝”“宫保鸡丁”比拼烹饪精度与菜品品质,最终上海长膳智能获标准菜包挑战赛特等奖,江苏国唯智能、珠海优特智厨、深圳拓邦(子公司厨纪)等获一等奖。这场赛事不仅是技术实力的集中比拼,更凸显了炒菜机器人在连锁餐饮、团餐、家庭厨房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为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
刚刚结束的外滩大会蚂蚁集团旗下灵波科技的R1人形机器人闪亮登场,瞬间成为全场焦点,现场烹饪四道菜品,从取菜、炒菜到清洁,全流程一气呵成,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从蚂蚁集团的自研大模型,到科沃斯添可的双端产品,橡鹿智能的IoT生态联动,再到享刻智能的高效团餐应用、熊喵大师的多业态适配,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重塑烹饪场景。
01
炒菜机器人的技术特点
(一)精准火候控制,复刻“锅气”精髓
中餐“锅气”的关键在精准控温。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靠自研AI算法+12kW电磁加热,15秒升温至300℃且控温±1℃,能还原“热锅冷油”技艺,保证菜品火候。添可食万星厨则通过红外感应+双NTC传感器构建立体加热,受热均匀,精准复刻“猛火快炒”,其菜品在平谷大赛中凭火候获评委好评。
(二)精准翻炒与调味,超越人工的稳定性
炒菜机器人在翻炒和调味上精准度超人工。翻炒方面,芯厨师AI机器人靠三轴异步行星锅铲+每秒1000次算法,实现360°无死角翻炒;家用机型用“仿生颠勺结构”模拟抛锅,防粘锅且贴近人工效果。调味上,商用机配分子级系统,借高精度蠕动泵控量;家用机设多自动料盒,支持按克投料,还能通过APP自定义“微辣”“重盐”等口味。
02
行业痛点与新一代产品革新
炒菜机器人面临前期成本高,中小餐饮和家庭难负担;智能化不足,难应对定制需求;消费者认知有偏差,C端接受度低等痛点。基于这些痛点,可通过对比上一代与新一代炒菜机器人的特点,看技术升级如何破解难题。
(一)技术升级:从“机械执行”到“智能适配”
(二)功能拓展:从“单一烹饪”到“生态联动”
(1) 家庭场景:新一代家用炒菜机器人相比前代,新增“净菜扫码识别”“智能称重”“与冰箱联动”等功能。用户将净菜从冰箱取出,机器可自动识别食材种类并称重,进而调整烹饪参数;若冰箱内食材不足,还会自动推送采购链接至手机,实现“烹饪-采购”闭环。
(2) 商用场景:新一代商用炒菜机器人相比前代,新增“多店数据监控”等功能。品牌总部可实时查看全国门店机器的出餐量、故障率、食材消耗量等数据,优化供应链采购计划,提升运营效率。
03
代表企业、产品及应用场景融合解析
(一)蚂蚁集团-蚂蚁灵波R1 从厨房场景试点到更多泛化能力拓展,重点开发“大脑”
R1的惊艳亮相,让人形机器人自主炒菜迎来更多可能,尽管该产品尚未公布这款机器人的上市日期和价格,据报道,它正在社区中心和餐厅进行测试。这也预示着蚂蚁集团近年来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加自研脚步的加快,从宇树科技、灵心巧手、星海图、星尘智能等等,如今炒菜机器人,瞄准的是机器人“大脑”的持续进化,蚂蚁的大型模型使其 R1 机器人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端到端规划。除了厨房场景,该机器人还将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陪伴机器人或护理机器人,以及机器人迎宾导游等更多泛化场景延伸探索。
(二)科沃斯(添可食万系列):B端+C端双轮驱动
(1) 商用版:食万星厨S1
核心参数:加热功率10kW,控温精度±1℃,单次出餐1-3份,支持1000+云端菜谱更新,日均出餐300份。
应用场景&案例:聚焦连锁餐厅、快餐门店,典型如与半天妖烤鱼合作,在多家门店用于制作烤鱼配菜。引入前单店需2名厨师负责配菜制作,月净利润率5.5%;引入后直接替代2名厨师,单店月净利润率大幅提升至26%,投资回本周期缩短,同时通过精准控温保证全国门店配菜口味统一,品牌形象进一步巩固。
(2) 家用版:食万3.0Pro
核心参数:加热功率2.2kW,支持8种调料自动投料(精度±0.5g),配备触控屏,支持净菜扫码识别。
应用场景&案例:主打家庭厨房,尤其适配城市白领、宝妈等“厨房新手”群体。其“一键烹饪”功能可让用户扫描净菜包装二维码,机器自动匹配菜谱无需手动设置;2024年第一季度销量达5万台,用户反馈“30分钟内可完成3菜1汤,油烟量比传统炒菜减少80%”,完美解决白领时间紧张、宝妈担心油烟的痛点。
(三)橡鹿智能(京东投资):
聚焦智能厨房生态
(1) 商用版:美膳狮火箭炮400
核心参数:搭载京东IoT智能芯片,单次出餐3-6份,清洗时间≤4分钟,可快速适配不同菜品烹饪参数。
应用场景&案例:主打快餐连锁、中小型餐厅等商用场景,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南城香为典型落地案例。此前,南城香单店后厨需4名厨师应对午高峰出餐,受人工操作效率限制,菜品出餐速度慢且口味易因厨师操作差异出现波动,顾客平均等待时长超15分钟;引入美膳狮火箭炮400后,仅需1名员工操作设备,依托机器3分钟出4道菜、单次炒制4份菜品的能力,出餐效率提升244%,顾客平均等待时长缩短至8分钟内,同时通过AI智能控温与标准化烹饪流程,菜品口味一致性得到稳定保障,门店好评率显著提升。
(2) 家用版:美膳狮小钢炮2K
核心参数:采用紧凑式设计,体积小巧不占地,支持WiFi远程连接,方便用户通过手机APP操控;配备 “儿童锁”及超温断电防护,避免误操作风险,单次烹饪容量精准匹配1-2人份。
应用场景&案例:聚焦单身公寓、年轻小家庭等场景,2024年与京东生活服务联合推出“小钢炮2K+预制菜”定制套餐(定价76000元/台,含全年预制菜订阅服务)。套餐上线2个月内销量超8000台,用户反馈多提及“机器不占地方,小厨房也能轻松放下”“预制菜扫码即烹,下班回家很快就能吃上热乎饭”,精准解决了年轻群体“厨房空间有限、烹饪时间紧张”的痛点,让烹饪变得简单高效。
(四)享刻智能:餐饮智变推动者
享刻LAVA具身智能机器人
核心参数:融合多模态感知技术,拥有视觉与触觉系统,能精准识别食材、自主避障。最快出篮速度达54篮/小时,平均40秒/单完成制作,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62%。可连续190天无间断运行,单日处理订单峰值1732单,累计超10万次无故障炸制。
应用场景&案例:适用于大型团餐、学校食堂、快餐厅外卖及连锁餐饮场景。在北京东升国际科学园食堂,部署多台LAVA用于早餐炸物制作,早高峰出餐量从300份提升至500份,学生排队时长从20分钟缩至5分钟。在华莱士的部分门店中,LAVA投入使用后,午餐高峰每小时可多处理30-50份外卖订单,保障食品口味、品质始终如一,显著提升顾客满意度。
(五)饪芯机器人:专注“AI餐饮机器人研发及产业互联网应用”
2022年7月,饪芯机器人公司注册于北京,是一家专注于餐饮机器人研发、生产、交付的科技公司。公司首批技术人员全部来自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智慧机器人餐厅】核心研发 、 生产、交付、运营的原班团队。 在广东佛山顺德区机器人产业园自营的1700平米智能制造生产工厂里实现量产,并与多家餐饮、供应链企业签订千台订单。
(六)熊喵大师(锅圈投资):科技解放人类烹饪劳作
熊喵大师智能炒菜机器人
核心参数:拥25项+自研具身智能专利,实时温控精准;与名厨合作开发1500+款数字菜谱,借算法转化中餐技艺;有秒级能耗监控模块,5000系列多型号适配不同餐饮场景。
应用场景&案例:服务全国120+餐饮品牌、1200+门店,业务覆盖多业态并拓展至25个海外国家。试点门店出餐效率升45%+,人力成本降42%。
(七)掌控火猴科技:让现炒中餐连锁更简单
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
核心参数:15秒内锅温升至300℃,控温精度±1℃;分子级调味系统每秒1000次调控,三轴锅铲力矩30.76N・M;3mm碳钢铁锅,四合一控制器支持6000小时无故障运行,240秒出餐5kg。
应用场景&案例:餐饮连锁领域,“寻湘地带”引入拓邦智能炒菜机器人后,人力成本降58%,新品研发效率升120%;“稻状元”快餐引入后,订单从300单增至850单,客等缩至4分15秒;杭州网红餐厅八婺饭堂应用该机器人后,最快2分钟便可出餐,最大出餐份量可达3KG,大大提高了烹饪效率。
(八)长膳智能科技:科技赋能,革新烹饪模式
长膳智能炒菜机器人
核心参数:具身智能多模态感知系统,食材识别准确率98%;机械臂6轴联动,可做12种炒菜动作;控温±1℃,调料投放误差±0.3克,单锅烹饪平均5-8分钟。
应用场景&案例:适用于连锁餐饮,川菜品牌阿细引入后,菜品口味不稳定问题解决,顾客投诉率降50%,厨房人力成本减35%(6名厨师减至3名),获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特等奖。
(九)国唯智能机器人:
自研烹饪算法,7轴机械臂翻炒
核心参数:自研烹饪算法,毫秒生成方案;7轴机械臂,翻炒达75次/分钟;油烟净化超96%,工业级工艺,可连续工作10小时无故障。
应用场景&案例:学校食堂中,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引入后,午餐高峰出餐量从每小时300份激增至600份,学生排队时长从15分钟锐减至8分钟,且菜品质量稳定如一。企业餐厅内,它能满足大量员工就餐需求,提升供餐效率,确保菜品口味一致。此外,在社区食堂,也能凭借高效烹饪,为居民提供便捷、美味的餐食,广受好评。
(十)优特智厨科技:
核心参数:含1200+菜品程序,具身智能学习拓新菜谱;控温±1℃,配智能食材存储配送系统;支持远程操控,可实时查看设备状态、下达指令。
应用场景&案例:在长者饭堂应用效果显著,利用其智能炒菜机器人、智慧食堂支付系统、智慧餐饮连锁管理系统等智能设备,经实践证明能节约30%运营成本、减少20%厨余垃圾和节约10%原材料,实现“长者饭堂”可持续发展。其设备已远销至上海、天津、大连和长春等省外城市。在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的标准菜包挑战赛中,优特智厨智能炒菜机器人凭借优秀的表现,荣获一等奖。
(十一)深圳拓邦(子公司厨纪)拓邦智能炒菜机器人
核心参数:用先进具身智能算法规划烹饪路径;8轴联动机械臂灵活,可做高难度动作且负载强;配温湿度传感器,控温±1.2℃;有智能物料管理系统,自动提醒补食材。
应用场景&案例:在企业员工餐厅得到应用,引入拓邦智能炒菜机器人后,餐厅可同时满足更多员工就餐需求,且菜品口味稳定。在应对突发就餐人数增加情况时,机器人能快速响应,高效完成菜品制作。在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的标准菜包挑战赛中,拓邦智能炒菜机器人荣获一等奖。
04
炒菜机器人的商业模式
炒菜机器人头部企业通过多元模式构建盈利体系:
一、产品销售模式
该模式以“商用/家用”场景分层为核心,通过差异化定价与交付策略覆盖全客群:商用端针对连锁餐饮、团餐等B端客户,采用“设备定价+安装调试”捆绑模式,如科沃斯添可食万星厨S1、享刻HC-800通过经销商销售并配套上门培训,橡鹿智厨M5还纳入后厨动线适配服务,部分提供分期支付减轻资金压力;家用端则以电商平台为核心,叠加“以旧换新”“7天无理由”等权益,如科沃斯添可3.0Pro、橡鹿R1布局天猫京东,熊喵大师M1更以小巧机身定向触达单身公寓、小型餐饮店等小场景用户,降低尝试门槛。
二、服务增值模式
围绕“降本增效”,以设备为入口延伸长期服务:既有芯厨师推出“2万元/套定制菜谱+5000元/年/台维护”的“设备+菜谱+运营”一站式方案,解决连锁品牌标准化难题;也有新美大智能依托美团生态,为智烹X1用户提供流量倾斜与低价食材直供,按0.5元/单收费的生态联动服务;还针对大型连锁如南城香,由橡鹿科技定制打通“烹饪数据+订单系统”的后厨管理系统,按项目收取定制服务费,实现从“一次性销售”到“长期收益”的转化。
三、硬件+内容模式
以硬件为流量入口构建生态闭环:基础逻辑是“免费基础内容+付费特色内容+供应链分成”,典型如熊喵大师以X3、M1为载体,免费开放基础菜谱,商家解锁地方特色菜、季节限定菜等AI专属菜谱需支付1.5万元/套;同时联动上游供应商,为商家推荐匹配菜谱的预制菜与调料,按采购金额8%-10%抽取分成,形成“硬件销售-内容消费-食材复购”的循环盈利链路。
05
结语:炒菜机器人的未来展望
从首届中国炒菜机器人大赛的技术比拼,到科沃斯、橡鹿等企业的产品落地,炒菜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实用”。尽管当前面临成本高、智能化不足、消费者认知度低等痛点,但随着AI大模型深度应用、商用机器价格未来下降,这些问题将逐步解决。未来,炒菜机器人既能助力餐饮降本增效,也将成家庭智能厨房核心设备。对具身智能从业者而言,需突破“中餐复杂性”“人机交互便捷性”等难点,同时探索贴合市场的商业模式,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