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康成 出品:机器觉醒时代
Figure 成立于2022年5月,由连续创业者 Brett Adcock 在硅谷创立,从成立到完成C轮融资仅用三年时间,完成C轮融资后,企业估值达到390亿美元,使其成为当前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独角兽公司。
一、C 轮融资后,Figure估值达390亿美元
2025年9月16日,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宣布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规模超10亿美元,投后企业估值同步攀升至 390 亿美元,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通用人形机器人在现实场景中的大规模落地应用。
此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英伟达、麦格理资本、英特尔资本、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技术风险投资公司、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及高通风险投资公司等众多头部行业机构联合参投。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arkway Venture Capital是Figure公司在A、B、C三轮融资中的领投机构(Parkway Venture Capital是美国一家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顶级风险投资机构)。
Figure对外表示,这一轮的融资将继续支持公司在三大关键领域的发展:应用场景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训练数据采集。
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家庭与商业场景。Figure正在扩大BotQ的量产规模与实际场景部署,让机器人能够协助完成家庭及商业领域的人力工作任务。
搭建下一代GPU基础设施,以加速模型训练与仿真。这一计算基础设施将为Helix负责感知、推理与控制的核心模型提供动力(算力)支持。
开展先进的数据采集工作。其中,包括采集人类行为视频及多模态传感数据,以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动态场景中的理解与操作能力。这些真实场景数据集对于拓展Helix 的功能至关重要。
二、Figure 融资历程
2023年5月,Figure完成7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领投。投后公司估值达4.2亿美元,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快估值破 4亿美元的初创公司。
2023年7月,Figure完成9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Big Sky Partners和英特尔资本。
2024年2月,Figure完成6.75亿美元B轮融资,领投方还是Parkway Venture Capital(1亿美元)。此外,科技巨头与产业资本组成豪华跟投阵容:微软出资 9500 万美元,英伟达与亚马逊附属基金各投 5000 万美元,贝索斯个人基金投资 1 亿美元,OpenAI 通过创业基金投资 500 万美元,三星、英特尔资本、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 等亦参与跟投。融资完成后,Figure 投后估值达 26 亿美元,较 A 轮融资后估值增长超 6 倍。
2025年9月,Figure完成10亿美元C轮投资,领投方依然是Parkway Venture Capital。另外,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英伟达、麦格理资本、英特尔资本、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技术风险投资公司、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及高通风险投资公司等众多头部行业机构联合参投。
C 轮融资后,Figure 的估值相较于一年前 B 轮融资后的水平,直接增长 15 倍;相较于两年前 A 轮融资后的估值更是飙升近 93 倍,两年内估值增幅接近百倍,刷新了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估值增长纪录。
三、Figure产品、技术以及商业化进展
1.产品进展
1)2023年10月,Figure推出第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1,该机器人身高约1.67米,体重约60公斤,最多可负重20kg,移动速度达1.2米/秒。
2)2024年8月,Figure推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该机器人身高约1.68米,体重70公斤,最长续航时间为5小时,有效负载19kg,移动速度达1.2米/秒。并且,该机器人搭载了第四代16个自由度的灵巧手。在感知方面,Figure 02的头部及躯体前后共配置了6个RGB摄像头。
Figure 01与Figure 02
3)据悉,Figure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 已经完成设计,预计将在2025年底实现量产。
2.技术进展
1)2024 年2月,Figure 在完成 6.75 亿美元 B 轮融资时正式官宣与 OpenAI 达成战略合作,明确 OpenAI 将为其定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下一代 AI 模型(Open AI是Figure 在B轮的投资方之一)。
紧接着,在同年3月份,Figure便发布了搭载Open AI大模型的Figure 01演示视频。在视频中,Figure 01通过机载摄像头以10Hz 频率采集图像,结合 OpenAI 视觉语言模型(VLM)精准识别场景,完成与人类对话交流,并能根据对话内容独立作出决策和行动。比如,Figure 01可以将模棱两可的高级请求(如“我饿了”)转换为一些符合上下文的行为,例如“递给对方一个苹果”。
2)2025年2月,Figure 发布了自研的通用具身基础VLA模型—— Helix,该模型采用双系统架构:系统S1(快思考系统)+ 系统S2 (慢思考系统),支持实现完整的上半身人形控制,包括期望的手腕姿态、手指弯曲和外展控制,以及躯干和头部方向等。
通用具身基础模型Helix基础架构
此后,Figure相继发布了基于 Helix 模型的应用成果 —— 在工业仓储物流和家庭环境中展现出的精细操作能力:a. 在工业场景中,Figure 机器人可连续一小时完成包裹分拣,通过视觉记忆、状态历史和力反馈模块实现包裹识别、抓取与传送,动作灵活性与速度接近人类水平;b. 在家庭场景中,其端到端模型无需架构修改,仅通过增加数据即可实现毛巾折叠、衣物分类投放洗衣机、餐具整理归位洗碗机等复杂任务。
3.商业化进展
1)2024年1月,Figure与汽车制造商宝马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在宝马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帕坦堡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主要承担汽车底盘金属板材装配任务。但并未透露部署了多少台人形机器人。
2)2024年12月,Figure对外宣布,已向首位客户交付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应用于仓储与制造场景作业。结合与宝马前期的合作,据推测宝马集团应该是Figure的首位客户。
3)2025年2月,Figure又签约了其第二个商业化客户。Figure CEO Brett Adcock透露,第二个大客户是美国最大的物流公司之一,该项目计划未来四年交付10万台人形机器人。结合当时B轮投资机构中,亚马逊附属基金参投,且与其应用场景匹配度较高,第二个客户大概率可能是亚马逊。
4)2025年3月,Figure宣布打造了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基地BotQ,其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年最多能制造12000台人形机器人。据Figure介绍,该基地具有的三大特色:垂直整合制造、构建软件基础设施、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结语:
2年半的时间,Figure估值从4.2亿美元跃升至 390 亿美元,并非资本盲目狂热,而是资本精准捕捉到了其即将构建起的“AI 模型 - 硬件量产 - 场景落地”商业闭环的稀缺性。
Figure 不仅将工业场景作为机器人技术验证 “试验场”,更把家庭场景视作叩响通用人形机器人大门的 “终极考场”。 Brett Adcock 曾在一次访谈中明确表示Figure将推进家用市场,并计划今年启动家庭场景Alpha 测试,通过数据训练 Helix 模型,提升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的语义智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