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阵营,群雄逐鹿。
小米作为中国首家推出人形机器人的互联网公司,无疑抢占了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先机。
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款新机型面世。
本篇我们将集中梳理浙大系、上交系。
与美国头部玩家比较,中国具身智能创业公司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显得逊色,甚至不及对方零头。
阿里建立具身智能小型团队;动易科技发售摆线关节。
2025Q3人形机器人融资超56起,金额超188亿元。
两种截然不同发展哲学的碰撞。
华为系公司与字节火山引擎要联合做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了。
本体公司应该专注于制造,还是应该向下游延伸,提供二次开发服务?
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已脱离“实验室演示”阶段,进入产业化与资本化双轮驱动期。
灵巧手——这一人形机器人的“黄金接口”,正从实验室走向量产车间。
通义千问已实现全模态覆盖,超八成具身企业已将Qwen-VL列为训练基座。
10月9日,Figure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
日本软银集团已与瑞士工业巨头ABB达成最终协议,以53.75亿美元收购ABB的机器人业务。
面对订单高峰带来的交付压力,船企急需更高效可靠的自动化焊接方式。
中国AI在全球商业化进程中率先实现突破。
9月的人形融资总额逆势而上,再度创下全年新高。
AI玩具产业已从概念验证期迈入规模化爆发的临界点。
优必选签下超4亿元订单;据称梅卡曼德拟赴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