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形机器人具备精细操作能力?又如何降低相关训练的数据成本? 触觉传感器,正成为破解这两大难题的重要答案之一。
奇瑞人形机器人完成首批220台交付;新时达计划于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我们找到了231位消费者——其中23位为实际使用过宇树机器人的用户,208位为问卷调查对象(普通消费者),希望反映消费者对人形机器人的真实看法。
资本与市场的狂热正从本体转向上游零部件,尤其是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极为重要的末端执行器,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悄然掀起一场关于“灵巧手”的暗战。
位于技术奇点的前夜,质疑与戏谑实为产业成熟的必经阵痛。当下一家"影视公司"登上热搜时,或许正是行业迈向信任共识的关键一步。
作为迄今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的一举一动,正在左右整个行业的走向。
据不完全统计,2025上海车展现场共有6款来自不同品牌的人形机器人亮相,其中包括智元远征A2、小鹏机器人IRON、乐聚“夸父”机器人、宇树G1等明星产品。
从假肢和外骨骼助力残疾人重新站立行走,再到人形机器人落地康复场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治疗,“人机共舞”一步步成为现实。
整机厂爱大供应商,但大部分企业又只能提供大供应商不爱的小订单。一个“襄王有意、神女无心”供需错配的尴尬现状就此诞生。